建设工程索赔
施工索赔在国内、外建筑市场上是承包商保护自身正当权益、弥补工程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许多工程项目通过成功的索赔能使工程收入提高到工程造价的10%~20%,甚至更高,所以索赔管理越来越受到承包商的高度重视,成为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索赔是指在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当施工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并非因自身因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时,依据合同和法律规定要求对方当事人给予费用或工期补偿的合同管理行为。
在工程施工索赔过程中,要取得索赔的成功,索赔要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承包商所提出的任何索赔首要条件必须是真实的。
(2).索赔要求必须符合本工程承包商合同的规定。不同的合同条件,索赔要求有不同的合法性。
(3).索赔要求要合情合理,与实际相符,要真实反映由不同因素引起的额外损失,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
索赔的种类,施工索赔的分类方法很多,各种分类方法都从某一个角度对施工索赔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合同类型分类
——总承包合同索赔;
——分包合同索赔;
——合作合同索赔;
——劳务合同索赔;
——其他合同索赔(如承包商与设备材料供应商、与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索赔等等)。
(2)按索赔的依据分类
——合同内索赔
合同内索赔是指索赔涉及内容可在合同内找到依据。
——合同外索赔
合同外索赔是指索赔涉及内容和权利难以在合同条件中找到依据,但可以从合同引申含义和合同适用法律或政府颁发的有关法规中找到索赔的依据。
——道义索赔
道义索赔是指承包商在合同内外找不到依据,而无法提出索赔的条件和理由,对业主提出的优惠性质的补偿。如:承包商投标时对标价估计不足而投低标,工程施工中发现比原先预期困难大得多,有可能无法完成合同,某些业主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可能会同意给予一定的补偿。
(3)按索赔目标不同分类
——工期索赔
工期索赔是由非承包商自身因素而造成的工程延误(如停电、地震、业主变更材料等等),承包商要求业主延长工期,从而避免误期违约罚款等而采取的索赔。
——费用索赔
费用索赔是由各种非承包商自身因素而造成的额外开支,承包商向业主提出的补偿费用损失。
索赔的证据,索赔证据是当事人用来支持其索赔成立或和索赔有关的证明文件和资料。工程建设中,尤其是索赔中,索赔证据准备的充分程度对索赔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强有利的证据是索赔成功的前提条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常见的索赔证据主要有:
1)各种来往信函;
2)气象资料;
3)各种工程合同文件;
4)施工日志;
5)会议纪要;
6)工程进度计划;
7)备忘录及各种签证;
8)工程结算资料和有关财务报告;
9)各种检查验收报告和技术鉴定报告;
10)其他资料如:订货单、投标前业主提供的参考资料和现场资料、国家法律、法规以往案例等等。
当今我国工程索赔的现状,包括有①索赔意识薄弱,对索赔及索赔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②对索赔普遍存在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对索赔行为讳莫如深,担心损害与业主之间的关系;③索赔经验及索赔实例资料贫乏;④索赔专门人才缺乏。
索赔的策略和技巧——索赔工作既有科学严谨的一面,又有艺术灵活的一面。要想索赔成功,不仅需要令人信服的法律依据、充足的证据理由和合理的计算方法,索赔的策略、技巧和艺术也相当重要。
1、正确地分析索赔双方的形势。包括对业主的分析、对自身的分析和对外关系的分析。
2、对可能索赔值的正确估计。在与业主进行索赔值谈判之前,对可能的索赔值做到心中有数,清楚自己的底线,同时更要清楚业主可能的反索赔筹码。
3、及早发现可能的索赔机会
4、正确把握提出索赔的时机。索赔方必须在索赔时效范围内适时提出,并且尽量要在索赔费用发生最大时及时提交索赔报告。
5、索赔谈判中注意方式方法。进行索赔谈判时,措辞应婉转,证据充分,说理透彻,以理服人。尽量避免使用抗议式提法。
6、合理确定索赔值的大小。在索赔报告中提交的索赔值既要考虑承包商的实际损失,也要给谈判留有余地。
7、索赔处理时作适当必要的让步。可以放弃金额小的索赔,坚持大项索赔,扔“芝麻”抱“西瓜”,这样容易使对方作出让步,获得尽可能大的索赔额。
索赔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客观存在是由其合同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而决定的。
1、风险一般是指在从事某项特定活动中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一般认为,风险是一种可以通过分析,推算出其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事件,其结果可能是损失或收益。通常情况下,风险是针对损失而言的。
2、风险管理的任务
风险贯穿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之中,尤以在工程索赔中体现得更为突出。通过风险管理有的风险可以减少或不造成损失,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又可能出现新的风险,因而风险管理应该贯穿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合同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有:
(1)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和合同签订前对风险作全面分析和预测。
(2)对风险进行有效预防。
(3)在合同实施中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